top of page

從杭州亞運看體育盛事帶動青年發展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大運會)才於四川成都落幕不久,香港一班青年運動員已再度投入訓練,為9月舉行的杭州亞洲運動會(亞運會)積極備戰。每一個體育盛事,不但給了年輕運動員嶄露頭角的機會,賽場外亦為青年搭建對外交流的舞台,培育他們的正向思維和國民身份認同,從不同層面帶動青年發展,對此,筆者觀大運會和從近日隨立法會訪問杭州之行深有體會。

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在7月31日至8月3日,展開一連4天的杭州職務訪問,我和15名立法會議員同事參與其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亦參與了部分行程。是次訪問行程充實,成果豐碩,我們主要考察杭州市及東陽市的運動及文化藝術基建,與相關省市政府領導會面交流,了解該市體育和文化產業的政策措施和發展狀況。

杭州即將在今年9月底至10月舉行第十九屆亞運會,為我國歷來第三個主辦亞運會的城市。訪問團其中一天先後拜訪了杭州市體育局和杭州亞運組委會,並參觀了有「大小蓮花」之稱的奧體中心體育場和網球中心,為亞運會改造的黃龍體育中心、亞運村,以及杭州體育局轄下的陳經綸體育學校,了解到當地投資體育事業,從小培育運動風氣的成效。

走在杭州市內,洋溢着迎亞運的熱鬧氣氛,當地體育局安排於亞運會前在比賽場館舉辦不同等級的賽事作營運測試,以確保亞運會賽事順利舉行,亦為杭州市民投入亞運會的運動熱潮「熱身」。投入亞運會的其實不限於當地市民,跟成都大運會一樣,屆時在杭州亞運會的不同項目、場合,都能看見香港青年的身影,他們可從三個層面參與其中:一是運動員和訓練團隊參與競技;二是義工和實習生甘於奉獻、服務群眾;三是觀眾觀賞比賽、認識國情。

運動員和訓練團隊參與競技

特區政府持續推動本港的體育產業發展,建立了具系統的梯隊培訓,促進精英運動員的全人發展,特別是支援他們在學業和運動方面雙軌並行,鼓勵更多具有潛質的運動新秀,投身全職運動員行列,近年漸見成效。香港有愈來愈多土生土長的年輕運動員揚威國際賽事,甚至勇奪冠軍,為港爭光。

適逢現屆大運會和亞運會由我國主辦,香港青年能夠以運動員身份或作為訓練團隊的一員參加盛會,藉此寶貴機會與國家隊以及全球不同地區、種族、宗教的運動員,匯聚一起競技、切磋、交流,有助青年運動員提升競技水平、擴闊視野。

義工實習生甘於奉獻服務群眾

一項盛事辦得成功,有賴大量工作人員和義工的貢獻。今年初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在各方努力下,幸好趕得及安排香港青年透過志願者或實習的形式,參與成都大運會和杭州亞運會,機會難能可貴。

有香港學生經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資助的實習計劃,於內地企業實習,並獲安排在大運會當義工,教導海外旅客在內地使用流動支付旅遊,香港學生對可參與世界級盛事、發揮港生國際化優勢感到榮幸。

杭州亞運會組委會亦告訴前來參觀的香港立法會議員們,培訓義工的工作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義工們需事先接受培訓,內容涉及心理健康、禮儀規範、接待技巧、應急處理等方面。屆時香港青年會在數個體育項目,包括馬術項目擔任義工,以及以實習生身份跟香港傳媒實地採訪。這些經歷促進青年個人成長,提升待人接物、應變等可應用於職場的軟技能,增強其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同時引導青年服務國家舉辦的大型體育盛事,讓他們能夠親自體驗國家如何籌備和辦好賽事,見識先進的比賽場館、智能化的場地管理、熱情好客的待客精神,有利增強香港年輕人的國民身份認同。

觀眾觀賞比賽認識國情

今年有不少青年團體、同鄉社團和學校組織香港青少年,飛到成都和杭州,事前考察場館或親身觀賞大運會和亞運會的比賽,支持國家隊和港隊,提升其民族自豪感。

觀賞賽事之餘,青年又獲安排與當地青少年、學生交流,結交朋友,收穫深厚情誼;同時順道旅遊一番,體驗當地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了解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認識國情,青年感受到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然地增進對國家的歸屬感。

體育盛事帶給青年的,可遠遠不只以上這些。青少年透過觀賽,能夠從運動員身上學習體育精神,學懂勇於接受挑戰,面對失敗仍然迎難而上、不屈不撓,培育青年的正向思維和價值觀,幫助其身心靈發展。

培育青年正向思維

青年亦可認識到體育產業的龐大機遇,清楚在體育產業鏈上有各式各樣的崗位。除了運動員和教練,在訓練團隊有物理治療師、運動治療師等,商業方面則可從事賽事營運、市場營銷、運動公關、場館營運等工作,年輕一代可將對體育的興趣變為事業,盡情發揮所長,同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未來數年體育盛事將會一浪接一浪,明年有巴黎奧運會,而2025年香港將與廣東省、澳門合辦第15屆全國運動會。社會各界應響應習近平主席給香港培僑中學高一年級學生的回信,把握好體育盛事的契機,帶領香港青年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深入了解祖國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培養青年不怕困難的精神和家國情懷,並透過對外交流拓展國際視野,引導香港青年以自身之所長,服務國家發展之所需,為建設美好香港、實現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