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來論】一致抗疫標準 加快兩地通關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中港兩地至今仍然未能全面通關,嚴重影響香港民生及經濟發展,不但經商、旅遊、探親停頓,兩地學術及青年團體的交流活動亦無法如常進行,及早通關才是兩地民眾的福祉。


  特首上周二(三十一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表示,現時特區政府與中央未有任何通關的硬性指標,又指中央政府理解港人希望免檢疫通關的訴求,特區政府會繼續努力做好防疫工作。

  筆者認為,即使世界各地未有一套因應疫情放寬入境政策的共同標準,但香港在外防輸入、限制疫區旅客入境的安排上,須與內地建立一套共同標準,才有利簡化通關時的考慮條件及縮短商討的流程,方便兩地隨時應疫情調整口岸對接安排。香港的外防輸入抗疫政策若總以「一國」標準為先,將有利兩地衞生部門商討通關安排,才有望可以早日全面通關。   與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早於去年與內地恢復通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內地的防控策略保持一致,而且澳門亦不時邀請內地專家到訪,不斷完善和鞏固澳門的公共衞生防控體制,為兩地通關製造有利的條件,這方面值得香港政府參考和借鏡。   香港如要與內地通關,不能空說白話,亦要自我「增值」,增加商討通關的「籌碼」。香港目前只有六成二人口接種了第一針新冠疫苗,五成二人口接種了第二針,距離九成人口打針防疫仍有很大段距離,特區政府必須加強力度鼓勵巿民接種疫苗,香港接種疫苗的人口比率提升,才更具備條件向內地爭取全面通關。   在外防輸入方面,香港把關工作未臻完善,去年爆發多輪疫情,與容許高危地區人士入境有關,現時香港幾乎每日都有外來輸入個案,增加了爆疫風險。這方面香港亦應參照內地的入境限制標準,也只有兩地的外防輸入政策步伐一致,才可減少兩地因入境標準不同對通關造成的阻礙。同時,香港也需要與其他加強商議疫苗互相認可計畫,便利港人外遊及工幹。   不能通關,不但影響民生及經濟活動,一些民間交流活動亦因為疫情全面停頓。政府青年發展委員會和香港青年社團,以往每年都會舉辦內地及海外實習交流,增廣青年的眼界。疫情影響,內地實習交流活動、兩地姊妹學校的互訪活動等早於去年初開始暫停或延後舉行,部分活動只能改以網上簡介會或視像座談會舉行,成效始終不及讓青年人親身到內地體驗及交流般好。本會早前舉辦十四五規劃「活力與機遇 共建美好灣區」青年分享會,出席嘉賓強調了十四五規劃中多項惠港政策以及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而交流和實習活動是加強香港青年認識祖國、融入灣區建設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只有早日通關,才能讓青年人更快、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早日通關是民情所向,只有讓兩地民眾往來重新啟動,人民生活及商業活動才可回復正常,經濟才能復甦。所以,香港當務之急是將防疫政策與內地接軌,才有望打開窗口通關,否則即使「清零」,亦可能會錯失與內地恢復通關的良機。

梁毓偉 JP

香港青年聯會主席


 

原文刊於:香港《星島日報》

刊登日期:2021-09-07



Komentáře


bottom of page